2012 網路星期二講者聯誼暨春酒聚會紀實
2012 年 3 月 13 號星期二,我們邀請了過去兩年半內,曾經參與網路星期二」(以下稱:網二)活動,無償協助非營利組織更了解網路相關應用與趨勢的講者們聚會聊天,並請參與人士提供對於 2012 年的主題聚會的想法與建議。
若水志工媒合平台
活動在輕鬆自由的晚餐中開始,隨後由「若水國際」(以下稱:若水)的Sabina為參加者分享志工媒合平台的經驗甘苦談,也引發了在場朋友們的熱絡討論。
若水曾於 2008 年 1 月 31 日舉辦了第一屆台灣公益論壇,廣邀非營利組織,政府,企業和學界,討論「如何利用企業策略創新公益」;當時利用世界咖啡館的方式凝聚現場250多人的共識,最後從150個智慧結晶內票選出一個主題 – “建立組織之間實體與虛擬供需平台,讓非營利組織與營利組織策略聯盟,使得人力和資源交流並相互協助。”
台灣公益論壇結束之後,若水又再針對公益平台舉辦了 5 場以上的焦點訪談(Focus Group), 了解近 100 位使用者對公益平台的需求。
若水四處走訪,向包括Yahoo!奇摩公益在內的 30 個企業、學校、非營利事業組織和有創立經營過平台的單位請教,同時也研究台灣、美國、歐洲和大陸等慈善事業,分析Web 2.0 網站如Global Giving、Changemaker等超過 50 個以上的國內外公益網站。創辦人張明正先生更是親自到美國,拜訪了 Kiva和 VolunteerMatching等,請益公益網站的經營。
最後「若水志工媒合平台」於 2009 年準備好了,可惜最後並沒有真正的展開服務,Sabina歸納了幾點主要原因:包含NGO並沒有準備好要用這個平台;志工的運用對NGO來說是有成本,需要有規劃的;企業志工往往希望的是可以讓員工集體參與、短時間的活動,如果要讓供需雙方搭配,是需要花費力氣仔細規劃的。
參與人士之一的李怡志先生則分享了他的經驗:NGO比較會尋求協助的是大型活動的臨時人力、短期的勞動服務,較為常態性的志工需求似乎有非營利組織自己的運作方式。
可見志工服務要在服務者和受服務者雙方的需要之間達到平衡,的確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網路平台對NGO的志工運用可以幫忙的地方是什麼?NGO實際需要什麼?台灣的志工文化如何?或許我們需要另安排一場網二聚會,再請大家一起來提供意見。
關於未來的網路星期二
參與人士回饋:
- 網二活動都很好,但似乎沒能擴大參與群眾,有點可惜。或許可考量一年辦一場較大型的整日活動,匯集幾次的議題,一次做分享。
- 如何為數位化仍有限的地方提供一些服務,減少NGO工作者的壓力。例如:還必須用傳真往來回應的地方,是否有好的語音傳真回覆系統可以幫忙。
- 如何用數位化工具說一個好故事?
- 如何利用遊戲的方式,跟不同世代的人溝通。
本次活動參與人士共有 14 人外加兩隻貓,到場的講者們包含:張育章 TM、李怡志 Richy、李士傑 ilya、王鐘銘,以及馬各。 感謝多位講者們的無償付出,也希望能夠有更多資通訊科技的專業人士,還有非營利組織的工作伙伴們,一起透過網路星期二的活動而連結在一起,共創一個更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