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益資料分析到聰明公益平台的抽絲剝繭之路
五月 9th, 2017 7:00 PM
至
9:00 PM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四月 24th, 2017 1:00 PM
至
五月 9th, 2017 1:00 PM
這次分享的主題是從公益資料分析到聰明公益平台的抽絲剝繭之路,昇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聽聽他怎麼說:
大數據及資料科學成為近年熱門議題,雖然台灣許多組織的資料還不足以豐富到稱作大數據,但資料科學不只能幫企業做決策,也能分析捐款人的偏好習慣。
身為一位資料科學家,對於如何有效率地進行募款及捐款非常感興趣,2014 年分析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的公開資料,量化捐款者的決策過程,發現捐款的意願與發表時間密切相關,同時,與受助者的外型、是否為老弱婦孺或單身、疾病或身心障礙甚至急切需要幫助的原因都有顯著相關。
看起來應該很純粹的捐款行為,事實上卻牽涉到非常複雜的決策過程,但這麼複雜的決策過程,卻能在資料分析下抽絲剝繭找出規律,讓我們看見社會大眾究竟是如何做捐款決策。
但是,若拉高視角來看,全台灣有超過兩千個公益團體,我們如何利用資料分析來為每個捐款人找到最合適也最有效率的捐助方式及對象呢?
首要之事,就是得為所有的公益團隊收集資料,這並不容易,因為資料的收集、維護及取得並沒有一定的格式或規範,更有許多公益團體因為人力或其它因素並沒有將資料公開出來。因此,我們成立聰明公益資訊平台,希望透過公益團體及捐款人的共同努力,一起建立及維護屬於台灣所有公益團體及捐款人的平台,讓好的公益團體更容易讓社會看見,讓捐款過程更能有所依循,更聰明有智慧。
希望透過短短的分享,能夠最小程度的讓大家看見,資料科學在公益領域的潛力;未來幾年,能夠看到 NGO、NPO 和我一樣,一起擁抱資料科學,以資料科學來解決所面對到的各項問題,來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另外本次分享的地點改為
青平台基金會:10042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77號6樓之1(鄰近捷運西門站二號出口)
請大家留意喔!
活動自訂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