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相信社會媒體工具
- 原文標題:In Skypeoogletubeapedia We Trust
- 作者:奇恩斯(Martin Kearns)
- 譯者:Leonard Chien
一般人多數不想成為政治人物。
他們或許喜歡解決一兩個問題,但不打算以此終身為業,設計政府制度是,我們應匯集群眾智慧,並降低群眾參與的門檻及阻礙,讓Web 2.0結合政府管理,建立新領導力量、保障人民隱私、鼓勵民眾參加,並提供簡單免費的工具促進地方參與。
若由我改造民主制度,首先要讓一切變成任務取向,民眾不應非得參與多年,才能夠為政治及政壇帶來改變,我會要求減少領導職,並且讓組織、架構及人力更加彈性,以配合當時領導者的需求。
我認為若要維持穩定,領導人眾多好過單一領導人,美國政府制度中,每個時期都只有一位最佳領袖,由一個人一次執政四年,為人民解決問題;人們都有偉大時刻,但多數時候人們並不偉大;現代人們可透過大型網絡共同解決問題,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適時發揮天賦與專業領導他人。
政府應仿效非營利組織與倡議團體的作為,新領導人與新活動因為特定問題應運而生,之後又自然消失,要求制定「航空乘客權利法」的經驗即為一例,爭取發佈「失蹤兒童訊息」亦為一例,社會只要將進入政治制度的門檻降低,就會出現更多創新與實驗。
我和目前多數人不同,並不主張以公投及即時線上投票增進參與式民主,我建議在各個委員會、行政機關、公務單位、政府與國會皆採行「先到先審制」,我亦不主張實施任期限制,而強調要改變參與公民生活的機會,然而諷刺的是在今日文化裡,提高參與的第一步卻是爭取拒絕參與權。
美國開國制憲者或許不相信人皆有能力領導政府,但歷史已證明他們為誤,現在我們一天可下載的資訊量,已超過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畢生所得,這已讓社會領導結構改變,也扭轉成為領導者的途徑,我們應揚棄菁英文化體制,也捨棄政治人物為維持少數人掌權,而設計出的官僚體系。今日沒有一位領袖、官僚或公務員明白,美國現今被迫處理的問題何其複雜,我們應創造更多撼動及改變領導階層的機會。
目前人們要參與政治事務的障礙很高,也因為公務及商業機構不斷收集私人資料,使情況每況愈下,老大哥今日可從眾多資料,挖掘出各種留言、資訊、審議、照片、消費與投票記錄,任何人都能購得他人的信貸、捐獻、訂閱及社會網絡記錄,人們之所以拒絕參與網路行動,是因為害怕記錄終身存在,退場門檻成為進場阻礙。
要向新一代社會參與者與社會領袖敞開大門,首先要建立「拒絕資料搜尋」清單,政府應保障隱私權、改變身分的權利、改變言論的權利,甚至是從資料庫消失的權利,無論資料儲存於任何公務、政治或公民組織,人民均應有權查閱個人相關資訊,並保留隨時自資料庫中刪除的權利。
註冊留言制本身並無問題,但留言不該永遠連結在個人身上供他人搜尋,大眾應能避免政府有機會追蹤個人或家庭任何資訊,例如軍眷應有權反對戰爭,並在未來刪除所有電子留言歷史記錄。
過去社會總認為,民主對話與論辯猶如政治菁英在唱KTV,說出口的話語毫無情感,只是死記與作秀,當我們重振美國各地民眾每日參與公共事務的力量,下一步就該關注地方層級的公民參與問題。目前已有眾多有助民眾參與的工具及服務存在,使用簡單且毋需成本,社會應提供免費電話會議設備與技術供公民集會使用,並重新設計公民集會的精神,讓民眾不必在家庭、保姆、參與成本與公民活動之間抉擇。各位若曾出席政府會議,會看到與會者多為退休民眾、學生、能夠請假出席者,或是以影響政府決策為業的專業人士,這代表多數上班族沒有機會向政府發聲。若購物中心、機場、旅館、圖書館等各處,都有設備如樂透彩券行般無所不在,讓民眾對政策提出回應或建議,社會必然會更嚴肅看待公民參與問題。
社會應創造參與公聽會的新方式,例如運用Skype、電子郵件及網路聊天室等,也開放民眾透過文字、聲音及藝術表達看法,大眾應有機會就重要公共議題,在維基頁面及部落格整理每日簡報記錄;所有政府單位管理過程裡,也應鼓勵創意參與途徑,例如將政策辯論過程在YouTube上轉播。
民主的真實力量在於公民熱情與聯繫,社會應在論述及領導人身上重拾這種精神,若能降低民眾參與門檻、開放躍升領導者的新途徑、支持民眾投入複雜的公共問題,就能創造眾多領導人、建立制度(而非領袖)制衡力量,最終讓美國比過去兩百年更民主、更令人驚喜。
關於作者
奇恩斯(Martin Kearns)為Green Media Toolshed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曾為參議兩院議員候選人負責募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