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誰還需要民選官員?
- 原文標題:Who Needs Elected Officials?
- 作者:杭特(Tara Hunt)
- 譯者:Leonard Chien
我最近做了一場簡報,分析全球民眾如何自行運用網路工具與科技,一方面改善政府服務,另一方面改造當地社區,結束後,一位樣貌精明的政府官員走向前質疑:「若這些神奇的協作工具都存在,也都能在民眾手中正常運作,我們為什麼還需要政府?人們為什麼不真正自治?」
我從未自稱是個無政府主義者,從小生長在傾向社會主義的加拿大,人生多數機會也源自政府體系,但我卻對這位官員提出的問題著迷。過去幾年我常向政府機關解釋Web 2.0神奇之處,認為身處在大型組織之內,得努力取悅全國民眾,實在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大型政府單位動作緩慢、效率低落,在許多情況下,政府單位總是事倍功半,砸下經費後,產值卻不如預期。
這位官員提出一項重點:在這個充滿協作、社群與透明的新興2.0世界,我們真的還需要民選官員來治理嗎?
我們能夠創造出真正的民主,完全由人民治理嗎?別誤會我的意思,我不是要求每個人輪流負責逮捕犯人或滅火,只是由我們自己做出重大決定,沒有這些面無表情的官員做為中介。我們為何不能參與地方、區域與中央政府,真正由自己做決定,而得委託他人代表我們?我們難道不能持續參與,以做出明智的公眾決策?
各位可能覺得「這太瘋狂了!人們才沒有時間深入參與政治程序!」,現在當然不可能,尤其是目前的政府型態更難,體制太過複雜,法案笨重龐雜,許多人都想在一套政策納入自身利益。我提議應以經營新創公司的模式,來設計政策擬訂方案,讓程序更簡便,以鬆散模式連結各個小區塊,我們必須處理此刻真正影響自己的議題。
這個概念始於稱為「特派員」的公民,他們鎖定長期議題,關心趨勢與潛在困難,仿照維基百科處理爭議性話題的模式,透過反覆編輯與討論,直到社群達成共識。
當然還有些即時性議題,我也建議即時處理,如果搞砸就動手修理,可以永遠維持在測試階段,這樣也沒關係,反正今日社會也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只要讓程序透明就行。
想像有個議題在免費微網誌網站Twitter浮現,有人提案降低法定駕車年齡:
sassygirl123:「今日有這麼多電玩遊戲教導孩子如何開車,何不將猶他州的法定駕車年齡降至14歲?#utah」(「#utah」這個標籤能提醒所有猶他州居民注意到此事。)
concernedmom:「我不確定電玩經驗能否等同於實際駕車技術,我覺得我的14歲孩子還沒準備好開車。#utah」
相關論辯不斷來回,直到有足夠數量的民眾關注這個話題,有人設計出民調後開放投票,結果對於是否將猶他州合法駕車年齡降至14歲,73%的人贊成、26%反對,Google記錄結果後,有人在維基百科上更新條目,Craiglist注意到「尋找第二輛家用車」廣告突然大增。
在負責重新規劃民主體制時,我會確保創造更多方式,以公民參與及管理制度,也要號召更多關心民眾,持續追蹤未來發展。對於社群使用Twitter做出完善決定,或許我的信心有些太高,但重點在於運用Web 2.0技術簡化決策過程,政府必須學習尊重個人資訊,並放棄政府種種陋習,例如強迫民眾填寫無聊、一再重覆的表格,卻又總在制度裡將資料弄丟;我們需採用開放式系統,讓所有使用者(在此例即公民)管理與捍衛自己的資訊。
關於作者
杭特(Tara Hunt)瞭解參與式網路正改變人際關係,她於2006年成立Citizen Agency,致力於教導客戶如何與社群合作更密切,以及幫助企業因應各種文化變動,她的新作品《The Whuffie Factor》以社會資本與網路社群為主題。